2020年,保险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Happy New Year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今天是2020的最后一天,2021年已经近在咫尺,这里先祝大家元旦快乐!
2020,是特别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疫情,让世界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奥运延期、城市封锁……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经历。
而我们的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这里,保险派派君梳理了2020年保险行业发生的“大事件”,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2020,社保有这些新变化
医保改革:单位缴纳费用不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
2020年8月26日
国家医保局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医保改革意见。其中提到,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不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
长护险试点城市增至49个
2020年9月
长护险,是指在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为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被称为社保“第六险”。
2016年,长期护理险正式开始试点;2020年9月,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增至49个。
延迟退休
2020年10月29日
中央委员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之后可能全部延长至65周岁。
2020,商业保险有这些变化
重疾新定义出炉
2020年3月31号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对重大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
新规的主要变化有以下几项:第一,原先的25种法定重疾,变成了28种法定重疾+3种法定轻症;第二,对部分重疾的理赔标准进行了调整,甲状腺癌被剔除重疾;第三,对3种法定轻症的赔付比例进行了限制,最高20%(后修改为30%)。
长期医疗保险费率调整,产品面世
2020年4月2日
保监会发布了一则关于长期医疗险费率调整的通知,主要对长期医疗险的费率调整规则进行了解释。这是监管层面首次完全认可“长期医疗险”,也意味着“终身医疗”时代或将到来。
5月,人保健康和支付宝联手推出了第一款可保终身的防癌医疗;而后,太平、平安先后推出保证续保15年和20年的百万医疗。
特殊形态的增额终身寿横空出世
2020年年中
一种特殊形态的增额终身寿险横空出世,热度直接超过了年金险。
从本质上说,这种增额终身寿属于理财类保险。初期,它的身故保额并不高,但是每年会不断增长。而且中后期,产品的现金价值和身故保额基本一致,用户通过减保,取出部分账户资金,操作十分灵活。
城市惠民保席卷全国
2020全年
惠民保,是一种普惠型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主要作用是补充医保的报销功能。
半年多前,还只有深圳、广州、南京、成都等十余座大城市有惠民保。而目前,全国已经上线了80多款惠民保,参保人数超2000万,而且普及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定期寿险价格拦腰截断,再创新低
2020全年
近两年,定期寿险的价格不断下降,2019年和2020年分别创出新低。和两年前相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定期寿险,价格已经拦腰截断。
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
2020年6月22日
银保监会颁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通知要求,从2020年10月1日起,保险机构必须对在自营网络平台上销售保险产品的交易行为进行记录和保存,使其可供查验。
旧版定义重疾险集体下架,保司推出择优理赔
2020年11月5日
重疾新规正式落地,此后上新的重疾险,将全部按新规执行,市场上原有的旧产品,最迟在明年1月31日前全部下架。
新规落地后,平安、国寿、信泰等保险公司,先后作出了择优理赔的承诺:旧定义的重疾险原则上按旧定义理赔,但如果新定义对被保人更为有利,可以按新定义理赔。
目前,国内的保险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相信在保险公司、保险从业者以及监管的共同努力下,保险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最后,希望2021可以扫去今年的全部阴霾,新的一年,可以迎来新的希望。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
原创文章,作者:Insurersda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nsurersdata.net/1584.html